当前位置:展会首页 /同期活动 / 案例征集

也可直接联系我们

方式一 拨打报名热线或邮件咨询:

电话: 010-67046081

邮件: 195024562@qq.com

方式二 填写参会确认表

表单下载: 下载

发邮件至: 195024562@qq.com

或传真至: 010-67046081

2024·智慧法院篇 | 创新经验之“辽宁法院民意中心平台”

  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加强“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等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报社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作为装备展配套活动,法制日报社于2024年3月继续举办了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征集宣传活动,活动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创新经验。

  在2024年7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成果展上,对入选的创新经验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编辑整理成册——《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汇编》。

  该汇编分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检务篇、智慧警务篇、智慧司法篇五个篇章,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及时、准确、 实用的资讯信息与经验观点。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开辟专栏,将部分创新经验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法院篇 | 创新经验之“辽宁法院民意中心平台”》

  

  辽宁法院民意中心平台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辽宁法院坚决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有信必复”的工作要求,在辽宁数字法院建设成果基础之上,自主研发辽法民意中心平台,创新支撑辽宁法院信访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转,有效助力“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措施准”等特色的辽宁法院信访工作体系,实现了全省法院涉诉涉访及有信必复工作全流程在线办理和数据深度汇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一、民意中心平台的建设背景

  (一)辽宁法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手段已经覆盖审判执行、司法政务和诉讼服务主要环节。一是“数字审判、数字执行、数字服务、数字管理”四大平台不断完善;二是数字法院顶层设计体系更加健全,建设布局延伸至人民法庭;三是“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全省法院第二套云平台、数据灾备中心正式上线使用;四是数字法院实验室初步建成落地,科技创新机制取得重要突破;五是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质效;六是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辽宁法院诉讼服务网、集约送达等系统平台为代表的诉讼服务信息化体系全面形成;七是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审判执行数据资源库,数据管理质量总体良好,接近全国优秀水平,大数据分析对审判执行和诉讼服务质效的提升作用更加凸显,开始为党委政府研判社会发展趋势、制定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进入全国前列,网络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辽宁省全省法院顽强努力、戮力奋进,实现了省委提出的“重点工作达到全国法院平均水平”的目标要求,为推进全省法院“审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高法院、省委主要领导多次给予肯定、提出表扬。

  但也要看到在信访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一项系统性、业务性、政策性、法治性很强的工作,就是解决“终而不结、无限申诉”的信访群众心理疙瘩。被冰冻的信访群众诉求不解决就是永远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诉求,让群众暖心,才能铲除干群之间的“堵梗”。因此,对涉法信访案件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措施准”,只有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才能增强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信任,树立司法权威。

  二、民意中心平台的具体实践

  辽宁法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信访稳控工作,将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有信必复”的相关工作要求,创建辽宁法院信访指挥中心,配套研发辽法民意中心平台,形成四大信访工作机制,推动深入查找问题、务实整改、争先创优。一是立体化信访受理机制,依托辽法民意中心平台,形成“前端登记分流、中端办理回复、后端跟踪回访”的工作流程,满足信访案件登记、分流、接待、受理、转交、跟踪等各节点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对每一件信访案件做到“诉求有人管、案件及时办、效果有监督、办结有回应”。二是系统化信访联动处置及预警机制,平台开发了信访人“前事今声”功能,通过记录信访人的历史来访轨迹和信访诉求,为信访联动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访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信访处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三是实质化信访考核机制,通过民意中心平台,为每个信访案件设定办理期限和责任领导,形成“谁承办、谁负责”的办案原则和转交办督办机制、定期研判分析通报机制,助力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四是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民意中心平台建立辽宁法院信访大数据指挥模块,省法院定期召集会议对全省的信访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全省各级法院信访工作情况进行查看和监督,助力信访工作规范化、高效化进行。通过四项机制,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反映渠道,提升了来信来访的处理质效,全省法院信访工作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关键指标稳中向好,特别是基层法院信访相关指标提升明显,呈现稳步上升。

  (一)立体化信访受理机制,做到“有信必复”

  平台建立了完善的信件登记办理制度,通过“前端登记分流、中端办理回复、后端跟踪回访”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都能在平台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通过统一收件、及时登记、精准分流、快速回复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还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接待窗口和信访处理团队,负责信件的接收、登记、分流和回复工作,确保“有信必复”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系统化信访联动处置及预警机制,快速精准响应

  平台引入了信访人“前事今声”功能,通过记录信访人的历史来访轨迹和信访记录,为接访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平台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访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结合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风险评估和采集重点来访人的面部信息,平台能够在来访人进入法院时自动进行比对和识别,一旦发现重点来访人,平台将立即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信访处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三)实质化信访考核机制,达到工作闭环

  平台对信访案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符合规定要求。其次,法院定期对各环节的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案件处理时限、处理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最后,平台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详细的考核报告,为领导决策和工作改进提供依据。在考核标准方面,辽宁法院结合信访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信访接待、案件办理、信息报送、反馈评价等。平台通过对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和量化评估,确保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提升信访质效

  汇集全省来访、来信、进京访、二巡访、专项活动等所有渠道信访台账,实现全省信访数据实时汇聚。基于全省三级法院信访数据,实现多维度、可视化的全省信访态势分析,为信访办理、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促进信访工作精准管理。

  三、辽宁法院民意中心取得的成效

  辽宁法院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民意中心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平台在畅通渠道、落实回应、预防治理和大数据分析研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司法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畅通渠道,提质增效——信访工作实现新跨越

  民意中心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信访渠道的全面畅通,为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信访途径。通过平台,信访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对信访信息进行分类、流转和处理。这不仅大幅提升了信访工作的处理效率,也显著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二)有信必复,回应关切——司法为民理念深入人心

  辽宁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严格落实“有信必复”的工作要求。平台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回复机制,确保每一封来信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复。法院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这种及时、全面的回应机制,不仅体现了法院对群众权益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司法为民的坚定决心。

  (三)提前预警,联动处置——信访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复杂信访问题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和痛点。民意中心平台通过深度挖掘信访数据,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和重点信访人,为法院制定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源头治理的方式,有效减少了信访上行和重复信访现象,实现了对复杂信访问题的根本解决。

  (四)强化分析,研判实战——大数据助力决策科学化

  民意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访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司法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关联分析等手段,帮助法院领导和相关人员更清晰地了解信访工作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平台还通过对比分析、趋势预测等方式,为法院预测未来信访态势、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语

  辽法民意中心平台支撑辽宁法院信访工作全链条全环节数字化运转和管理,成为连接辽宁法院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践行辽宁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载体、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桥”与“船”。

  责任编辑: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