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2 09:59:31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公众号
[法安导读]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由传统条件下的扶贫,进入全新的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时代方位,深入实施网络扶贫工程,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数据说明成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奇迹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而来。
同一天,存在了34 年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被摘下,随之挂出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
这一摘一挂之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由脱贫走向富裕,从小康迈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的圆梦之路,进入巩固扶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续写圆梦传奇:“互联网 +”出新天地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由传统条件下的扶贫,进入全新的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时代方位,深入实施网络扶贫工程,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完善网络覆盖,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
2013 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首次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成为新时代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2015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加大‘互联网 +’扶贫力度”;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
回顾过往,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强调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中央部委到基层组织,充分利用互联网书写脱贫与振兴的新篇章。
“当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入第三个‘十年’进程,我知道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在乡村,而且我们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也在乡村,这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当他辞掉成都十几万年薪的工作回到家乡岫云村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了一根网线到村子里。
2010 年,李君高票当选为岫云村村支书。他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借“网”兴村。
首先,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业共享经济,激发农村闲置生产力的价值。李君在成都市开设了首家扶贫体验餐厅,消费者可以在这里吃饭,还能购买村里的农产品,甚至能定制一年的鸡鸭鱼肉等农产品。“通过进店体验解决信任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损耗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这里成了连接农村和城市的一个窗口和桥梁。”李君表示,这是以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为导向,真正通过市场行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现长效脱贫。
其次,用互联网技术有机衔接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让传统的生产方式得以延续,让传统美德回归。在岫云村,家禽家畜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这些富有情怀的名称背后,是李君的生产理念。
他们提出去规模化、去重量化、去中间化、定制化,目的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养殖家禽不计重,只管养殖时间,不管多重价钱都一样,让养殖农户和家禽实现数据化、标准化管理。“消费者买家禽的时候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追踪溯源,通过家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李君表示。
再次,善用互联网讲述农产品故事,让岫云村的精神、品牌和模式走得更远。2020 年两会期间,李君以短视频形式向网友展示了岫云村村民的幸福生活。通过视频,网友了解到村民真实的生产生活,对村民们的农产品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在擦亮村里农副产品“金招牌”的同时,也为农产品找到了好销路。
十余年时间,岫云村从贫困村、“空心村”,发展成为“四好村”“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截至 2019 年底,岫云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25000 元,带动周边近 60个村落超 3000 户农户,户均增收约 3000 元。崛起的美丽乡村不仅富足了乡邻,还依靠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成功人士等返乡创业兴业,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力量。
在看似落后的农村地区,李君依托“互联网 +”闯出一片乡村新天地,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2017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凝聚振兴力量:新阶段有新目标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网络扶贫已经为这一战略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 100%,贫困村通光纤和 4G 比例均超过 98%。
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也随着其自身发展进入到以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核心的新阶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网络扶贫到数字乡村,互联网将一如既往地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0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2020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 4G 普遍覆盖;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乡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以及网络扶贫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 2021 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农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基本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2020年10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公布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对抓紧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标志着数字乡村战略进入了更加具体的实施推进阶段。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善用科技之力:积极推进网络公益事业
扶贫济困,人民至上。
如果说,互联网和科技代表了人类智慧的一面,那么,公益和扶贫则代表着人类善良的一面。扶贫济困,本就是最大的公益。无论是网络扶贫还是乡村振兴,都是借网络之力,行大爱善举。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热情参与,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其中,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为代表的公益组织,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推进网络公益事业发展。
在助力网络扶贫方面,2016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京东、阿里巴巴、中国电信、腾讯等网信企业,设立“网络公益扶贫联盟”(2020 年底更名为“网络公益联盟”),组织 100 多家网信企业,共同参与网络扶贫行动;2018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设立“网络扶贫专项基金”;2020 年,开展了“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网络直播、“我家的故事”脱贫攻坚奔小康短视频征集活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展现脱贫攻坚成果和经验,营造“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让扶贫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助力边疆贫困地区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于 2018 年发起了“网络扶贫手机捐赠公益项目”,分两批共投入 4700万定制 35134 部预装汉藏双语操作系统和双语 App 的国产智能手机,捐赠至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甘肃涉藏州县的藏族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到利民、便民、惠民的效果。
2020年7月27日,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支持,中国平安集团承办的“村暖花开·互联网扶贫行动”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启动。
2020 年,为推进城乡学龄儿童对科学的关注及认知,通过互联网助力乡村教育扶贫,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在广东紫金县开展了“村暖花开·互联网扶贫行动”,以主题情景直播课的形式,邀请航天专家,为当地的乡村学生献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素养体验课程……
在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先后主协办“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网络公益与扶贫”“互联网公益慈善”等论坛,宣传“互联网 + 扶贫”理念,凝心聚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先后 4 次组织网信企业与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一方面激发互联网释放更多的扶贫“新动能”,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另一方面也建立授人以渔的“输血模式”,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随着脱贫攻坚历史任务的完成,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使命也发生了转变 —— 从巩固脱贫成果走向乡村振兴,聚力数字乡村建设。在 3月30 日举办的“网络公益联盟数字乡村聚力行动主题活动日”上,一项项针对性举措被提上日程:开展数字乡村合作项目、成立数字乡村聚力行动公益项目志愿服务团、启动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案例征集、拟设立数字乡村建设专项基金(筹)等。
实践表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扶贫工作和公益事业,乃至推进乡村振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和振兴模式。
天下众生,相依而存。正如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所言,“同处一个星球,心存共同梦想,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是我们应负的责任。积极推进全球网络公益事业,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新乡村文明
今年 2 月,80 岁的武颖梅通过网购将家里的房子重新布置了一番:客厅的沙发换了,墙上新贴了壁纸,还挂上了装饰画,整个屋子焕然一新。通过手机如此娴熟地网购、视频、玩游戏、打车,武颖梅已经过了4 年这样便捷的生活了。
去年,鼓励她学习智能手机的老伴去世了,家里只剩下自己,“很孤独,那就去学很多东西,精神上充实了人就不会空虚”。她甚至把智能手机当成现在的“老伴”。
武颖梅坦言,自己能如此熟练地操作智能手机,贝壳公益的“手机老师”功不可没。2018 年,贝壳公益在北京5个社区中的约 200 位老人中展开调研,90% 的受访老年人表示希望在“智能手机使用答疑需求”上得到帮助。
一项名为“我来教您用手机”的专为老年人设计的课程就此上线。“让更多老人也能享受到智能时代的便捷,帮助他们追赶时代,陪伴他们做‘时间的朋友’。”贝壳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
挡在武颖梅等老人面前的智能手机时代的那道“玻璃墙”,正一点点消失。截至 2020 年底,贝壳找房“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已走进全国34 个城市的578 个社区,累计开展公益课程超过4000 节,受益的老年人超过12万人次。
这一项目只是乡村振兴宏伟蓝图里的小缩影。第 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年12 月,60 岁以上网民占比达 11.2%,较同年 6月增长0.9%。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大批被挡在互联网时代的“玻璃墙”之外的老人。
在完成脱贫攻坚后,98%的贫困村都通了4G 和光纤网络,如何积极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更多的城乡老人享受互联网红利,感受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是广大农村地区从脱贫走向振兴的必答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靠现在留守农村的老人、农民是远远不够也不能的,如何让城市反哺农村,让金凤还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破题密钥,关键在人才,核心在产业。
可喜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壮大。2013 年以来,全国累计选派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同时,各网络公益联盟成员纷纷建言献策。
58 同城认为,人才培养是数字乡村的关键因素,将结合平台资源,在当地挖掘并打造一批乡村网红和致富带头人——数字乡村带头人;
尚德机构表示,我们的帮扶人群逐渐扩展到乡村基层干部,通过提高农民的养殖种植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繁荣发展;
新希望则为绿色乡村的新兴职业农民——绿领——提供农民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创业机会;
高通利用自身在 5G、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推进农业体系智能会运营,建设智慧农业;
叮咚买菜通过现代化数字技术完善乡村市场端和生产端的数字化水平;
京东面向农村进一步下沉智能物流,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发展数字农业……
从专业人才支援贫困地区建设,到企业家前往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再到高校毕业生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回到农村建设家乡,脱贫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大有可为空间。
面向下一个五年乃至更远的未来,美丽乡村建设除了产业振兴的新形态,科学规划的村落民居,还应当开发互联网时代的新乡村文明。
让传统的农耕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让现代的城市文明蔓延到边远村落,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公益组织将为新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巨大动力。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