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法院 >

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审执”无缝衔接,创新司法服务模式

时间:2020-12-07 10:51:38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法安导读]  吉林法院在较好的区块链建设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创新应用。初步决定以区块链为支撑,从民事一审调解结案转执行立案的业务场景出发,推动实现自动审执衔接。

  吉林法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在全省法院系统应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法院行业的应用场景,初步确定从民事一审调解结案转执行立案的业务场景出发,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审执衔接服务,在司法链存证和验证支持下自动转入执行系统,提供审判和执行一条龙的司法服务新模式,减少了群众诉累,提高了司法效率,收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为区块链技术和司法工作融合找到良好的切入点。

  一、适用业务

  吉林法院在较好的区块链建设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对各类业务场景的梳理和分析,初步决定以区块链为支撑,从民事一审调解结案转执行立案的业务场景出发,推动实现自动审执衔接。

  在确定业务场景之初,吉林法院对各类审判转执行案件进行了大量的深度分析。从执行依据来看,首先民事案件以判决和裁定结案的案件因生效、上诉等业务因素导致审执衔接过程中历时较长、业务判断较为复杂,不适合纳入首批尝试;其次仲裁裁决、公正债权文书、非诉行政行为、司法罚款等作为执行依据的执行案件数量占比仅为4.2%,受案数量较少,而民事一审调解书作为执行依据立案的执行案件占比约为24.64%。因此,吉林法院重点选择数量相对较多、业务判定相对简单的民事一审调解结案的案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超过调解约定期限且未执行完毕的民事案件,实现调解结案转执行立案的自动衔接,平台将案件的关键调解信息及调解书进行上链存证,结案时,法官录入调解协议的生效日期和履行期限,在调解书履行期限届满的次日,“12368”司法热线会向当事人发送短信,提醒当事人是否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协助执行。在当事人线上通过身份验证后,系统将依据法院审判系统中的调解书内容,自动生成执行申请书,当事人通过手机进行签名确认即完成了执行立案申请。执行法官通过调解书的验真,完成执行立案审核。整个过程,当事人都无需前往法院,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调解转申请执行的全部业务流程,大幅提升了执行质效和执行办案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核心技术

  吉林省智能审执衔接场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案件在审判执行过程自动化。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系列现有成熟技术的有机组合,它对账本进行分布式的有效记录,并且提供完善的脚本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逻辑。在区块链系统中,数据以区块(block)为单位产生和存储,并按照时间顺序连成链式(chain)数据结构,这些数据通过密码学技术保护内容和时序。新区块的创建通常需得到全网多数(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共识机制)节点的确认,并向各节点广播 实现全网同步,之后不能更改或删除。所有节点共同参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存证、验证。多方共同维护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数据记录,使得任何一方难以篡改、抵赖、造假。数据存储方面分为本地文件系统的KV数据库存储以及上层的抽象世界状态数据存储,所有业务数据通过哈希存证(文件内容计算后的哈希值上链存证)方式完成数据上链存证。因此,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点,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将中心弱化到各个节点上,所有节点都可以使用对应的密钥,去查阅每个区块里保存的所有数据,每个区块中保存的数据信息相同,区块链技术没有任何可以操控其他区块信息的大中心;二是不可篡改,区块链是一个P2P的对等网络结构软件,每个节点都会存储一份完整数据,只修改自身数据后无法得到其他节点的承认;三是高可信,采用区块链技术会构建出一套独特的信任机制,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区块链技术能够不停地接受大量外部信息,同时让这些信息在区块中存储,不可篡改,并且其他区块中都包含了信息的备份,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区块获得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判断参与方是否可信任;四是集体维护,区块链上所有包含数据信息的区块,由不同的节点共同集体来维护。某个区块上包含的某条信息,其他节点上也有这条信息,并且其他节点都认同这条信息的正确性;五是自动化执行,智能合约保障部署在区块链上的合约条款可以实现自动、去中心化的执行,从而为诸多领域的效率提升、成本控制起到作用。

  三、适用技术平台

  安全方面平台数据多节点存储,单节点数据丢失不影响整个网络,节点间数据同步机制保障 数据的正确复制,提供数据归档工具,可以归档数据并使用传统方式备份。共识机制方面平台基于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共识技术提供高可用的拜占庭容错能力,支持共识状态自动恢复,区块数据互备恢复,数据存储自动均衡,节点服务自动路由。PBFT共识协议支持系统中不超过1/3的节点容错性。通过PrePrepare、Prepare、Commit 的三阶段提交协议来实现网络共识节点之间的交易数据的一致性。

  四、可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当被告方未能够按照民事案件调解协议如期履行义务时,需要原告到法院联系原审办案法官出具民事调解书生效证明,还需前往诉讼服务中心,向执行立案法官提交身份证明、申请执行书、民事调解书、生效证明等一系列诉讼材料,经过执行立案法官对材料审核、扫描和信息录入等操作后,才能够完成申请执行立案,在此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多次往返法院,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维权时间和经济成本,也为执行立案法官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针对之前审判、执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吉林法院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开启了民事一审调解结案转执行立案的自动衔接新模式。

  五、运用成效

  吉林法院通过智能审执衔接积极发挥了司法职能,提升了法院工作成效。一是应用区块链技术达成跨域可信协作。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线上跨身份、跨部门、跨系统的诉讼多方达成可信协作、可信诉讼协同,实现高效的诉讼服务。在智能审执衔接新的流程中通过规划“智能审执衔接行为链”,串联起审判系统、电子法院、“12368”短信平台、执行系统以及司法区块链平台共五大系统,使审执衔接全流程可视化,保证了可信司法公开、可信流程公开。二是大幅降低当事人诉累。在新的业务流程中,原告不限定时间、不限定地点可随时通过短信链接,在手机端进行履行情况确认、申请执行书在线签字、确认转执行立案等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民事调解转执行申请的全部业务流程,不需要再到法院重复提交在起诉阶段已经提交给法院的身份证明,以及法院自身发出的司法确认调解书和调解书生效证明,极大地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诉累。三是减轻法官劳动提高司法效率。民事法官保存司法确认调解书后,系统自动抽取调解生效日期、履行义务信息和履行截止日期等信息,不需法官手动填写。执行立案法官值守执行系统就可自动接收全套立案材料、自动进行调解书司法链验证,大大减少了材料审核、系统录入、文件扫描等操作,提高了立案效率。

  吉林法院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审执衔接自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全省法院已经有1474件案件进入审执衔接系统,其中966件案件到达履行期限,共向原告当事人发送1019条提示短信。已有9位当事人确认案件已履行,108位当事人确认案件到期未履行,其中38位当事人通过系统完成了执行立案。智能审执衔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简化了诉讼流程,提高了司法效率,减少了群众诉累,切实巩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成果,为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树立了良好开端。

  六、可复制推广性

  吉林法院通过知能审执衔接系统办理的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案件,为其他法院开展审执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审执衔接场景设计的过程中,吉林法院复用了吉林电子法院内外数据交互的模式,不涉及硬件采购;软件方面,在现有电子诉讼内外数据交互流程基础上,增加部分接口数据,特别是我省使用全国统建的执行系统,与本省审判业务应用系统属两个厂商,在尽量减少执行系统修改的基础上,利用早期电子法院与执行系统的接口作为桥梁,实现审判系统和执行系统之间的数据往来。

  未来,吉林法院还将继续挖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加强“区块链”技术与审判执行业务的应用融合,在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优化和完善,助力智慧法院“四智”建设,把公平、正义的规则嵌入到法院全业务流程中,为吉林法院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提供智能支持,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