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1 13:42:20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检察院
[法安导读] 2018年以来,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检察院将公益诉讼作为新时期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并主动将其与“智慧检务”深度融合。
2018年以来,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省院路志强检察长提出的“改革创新、勇创一流”“三多一精”等工作理念,将公益诉讼作为新时期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并主动将其与“智慧检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无人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公益诉讼的助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排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20余件,立案14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4份,回复并采纳110件,有效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成为全省检察机关摸排公益诉讼线索的排头兵。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在我院调研时,对我们运用“大数据+无人机+互联网”开展公益诉讼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路志强检察长批示肯定;相关经验在多家国家级媒体上进行专题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树立新理念,打造工作新亮点。
转隶之后,如何进一步强化检察监督,特别是做好公益诉讼工作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新课题。我们抓住转隶这一历史机遇,深刻领会路志强检察长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结合秀英的区位特点,将公益诉讼与“智慧检务”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公益诉讼工作新模式,以此作为秀英检察工作“改革创新、勇创一流”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多次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一线办案人员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全国各地的经验做法,形成了“运用大数据发现线索、借助无人机收集固定证据、依托互联网开展警示教育”的工作思路,打造新时代秀英检察工作新亮点。
(二)用好大数据,及时发现公益诉讼线索。
发现线索是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源头和基础,也是制约公益诉讼工作发展的难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打造了大数据生态联动监控平台,将海南省资源规划厅“多规合一”平台、“海口市12345+河长共治监控平台”、秀英区环保应急处理系统和舆情监测平台进行整合。在实际操作中,市12345热线将受理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存在的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公益诉讼线索以及行政违法行为的线索向我们的监控平台同步推送,实现了对破坏环境资源举报信息的实时监控,较好地解决了环境执法监督领域线索来源不畅通、发现线索不及时等问题。依托这些平台推送的信息,我们进行认真分析研判,筛选可能构成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及时组织人员到场进行勘察、固定证据,实现了对公益诉讼线索及时发现、及时监督、及时整改的良性循环。平台运行以来,我们先后发现非法排污、非法取水、非法采砂、建筑垃圾污染等水资源公益诉讼线索80余件。比如,经过对“12345+河长监控平台”数据的综合分析,南渡江非法采砂现象频频被举报,我们认真研究,及时开展现场走访,分别向秀英区水务局、国土执法大队、东山镇政府等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份,要求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清理堆沙场、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共同形成打击合力。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经查扣非法采砂车辆122 辆(含2 艘船),捣毁非法采砂车辆62 辆(含2 艘船),清理河砂面积达30000 平方米,较好地保障了南渡江的航道安全。今年,我们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在全网范围内,通过输入如水污染、固体废物、暗管排污等生态污染关键词的方式筛选出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打造收集公益诉讼线索的2.0版本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建立大数据生态联动监控平台的经验做法被省河长办推荐报送国家水利部,《中国水利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借助无人机,有效提取固定证据。
发现线索后,如何及时调查和取证,也是公益诉讼工作的一大难点。对此,我们率先利用搭载30倍光学变焦镜头的无人机调查取证,飞行距离5公里、飞行高度500米,在这样的视角下,隐秘的工厂、生产线、污染源一览无遗。一旦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举报线索,我们就立即派无人机去现场取证,而时时画面传输和数据传送,便于指挥者更全面的掌握现场情况,从而及时、精准的部署和调整行动。通过应用无人机,突破了检察人员视野局限性,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案件证据取得的时效性、优化了办案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们共通过无人机开展生态巡查500余次,发现并固定公益诉讼线索270余件,涵盖了水资源破坏、固体废物倾倒、大气污染、破坏海洋资源、非法排污等领域。比如,永兴镇周边的多家私人养猪场长时间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环境。仅靠传统的取证手段,无法快速、全面、直观、准确的固定证据,通过无人机多角度航拍,立即全面了解了该区域生猪养殖厂的坐落位置、污染程度、污染源以及排污口所处的位置,固定了关键证据,为案件办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截止目前,已拆除养猪场违建面积约10万平方米。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省院充分肯定,省院在我院派驻永兴检察室召开现场会推广我们的经验,目前全省所有派驻检察室全部购置了无人机。
(四)依托互联网,创新警示教育形式。
为加强警示教育,达到“办一案教育一片”的监督效果,我们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警示教育形式。我们在派驻永兴检察室建立了全省检察机关第一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展示系统,生动呈现检察机关开展生态检察和公益诉讼的工作情况,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该教育基地共对秀英区生态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国土执法大队等单位的干部开展实地生态环境警示教育2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600余人次。同时,依托 “两微一端”平台,搭建虚拟警示教育平台。该平台以实体展厅为模型,融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观看者点击进入,通过自动模式跟随讲解提示进行观看,法条解读、案例分析、检察官说法、微电影等内容逐一展现,并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挑选相关案例进行观看,有效弥补传统警示教育时间有限、地域局限的不足,具有参观全天候、受众全开放、教育全覆盖等优势。目前,该虚拟教育平台浏览量累计达31000余次,较好地发挥了警示教育作用。
二、实践效果
(一)有力的保障了党委中心工作顺利推进。
紧跟省委、省政府集中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决策部署,打击了一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公益林、海防林的行为,补植复绿200余亩,有效维护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秩序。比如,在办理某沥青储油点涉嫌破坏公益林地建厂房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利用谷歌地图的卫星遥感技术调取储油点附近不同时间的20余张卫星影像图,发现了林地被破坏的问题,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经履职,设备已搬迁,并要求其进行了补植复绿。
(二)有力的保障了辖区的生态环境。
设立永兴海洋检察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通过开展“海岸带巡查”“守护海洋”等专项监督活动对海岸带污染等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加强执法力度,办理禁渔期非法捕捞、破坏海防林等案件11件。如,针对“12345+河长监控平台”上群众多次举报某建筑工地长期向海口湾倾倒建筑垃圾的线索,干警多次夜间到现场利用无人机勘查,固定影像证据。最后,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损失900余万元人民币,并在全国发行的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三)有力的解决一批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案件。
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外来游客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行动,共立案涉食品生产、销售公益诉讼案件3件。如,针对外卖商户超范围经营、不按规定上传营业资质等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食品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跟进督促履职,有力维护了食品安全。又如,针对区人大代表反映的某商砼搅拌站扬尘污染环境线索,联合区人大代表、区环保局和村民代表到企业现场召开整改约谈会,并督促区环保局依法履职,现商砼已全部封装,并加装喷雾装置降尘,取得了较好效果。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