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08 09:18:57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
[法安导读] 引言 在公安部和广东省公安厅指导下, 深圳公安率先探索新ー代移动警务, 建成警务云终端平台( 简称深云平台)并推广全警。但在井喷
引言
在公安部和广东省公安厅指导下, 深圳公安率先探索新ー代移动警务, 建成警务云终端平台( 简称“深云平台”)并推广全警。但在井喷式释放信息化成果红利的同时, 也深刻暴露出“统筹不够有力” 的问题, 甚至是投入越多,负担越重。2016年深圳公安大刀阔斧改革信息化发展模式,组织编制并落实信息化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加强市局统筹,“服务化”升级深云平台支撑信息化攻坚。由此驶入“四化并行”(“数字化、移动化、服务化、智能化”,简称“四化”)快车道,全面加速“AI+新警务”进程,奔向“智能化”蓝海。本文就其建设背景,技术实现、创新应用等方面内容展开探讨。
一建设背景
作为"智慧城市” 内核之ー, "智慧公安” 以高度智慧的管理和运营破解“城市病”、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知识社会创新2.0融合创生的警务新形态、新生态。广东省公安厅将其作为全省警务改革与发展重点和各地公安工作“龙头工程”,并于2017年启动"智慧新警务”建设,以全面整合共享公安内外大数据为驱动,以统建云平台和新一代移动警务为支撑,实施智慧赋能工程、构建智慧应用体系,打造“智慧公安” 广东范本。
这从根本上区别于“数字公安” 及传统IT项目, 有力指导深圳公安信息化改革, 推动新ー代移动警务向创新“AI+新警务”迈进:一是顶层设计。并非局部改良,而是围绕公安业务主航道,抽象业务主流程和信息化模型,整体规划、 统一标准,消融边界、 全民参与, 打造城市安保巨系统和共同体, 营造 “共建、 共治、共享” 大生态。 二是强力统筹。 以实战单位即深圳市公安局为“块” 单元,立足市局加强统筹, 实行“四个统一”, 即统一领导、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统一建设。 三是统一支撑。 不是简单堆叠系统, 而是坚持“开放、 分层、 解耦、服务” 理念,推进统一平台、 公共服务和综合应用建设。 四是统筹共建。按照信息化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聚焦基层实战痛点和短板, 立足全局统筹需求和建设。 采用团队作战模式, 在统一规划指导和统一平台支撑下, 全线发力、 错位竞争、 融合共建。 五是智警惠民。 依托公安大数据中心,全面汇聚、 实时提炼全社会海量数据, 精细 化、 智能化反哺智慧公安、 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
随着“移动化” 应用推进, 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 如系统烟囱、 数据孤岛, 业务不透明、 断点多、 协同难等。一方面, 将360多个烟囱系统“移动化”, 不仅仅是技术对接, 背后牵涉警务理念、 运行模式、 工作机制等各方面问题, 尤其当信息化统筹不够有力时, 以 “块” 为主服务实战,得不到 “条” 的支持; 另一方面, 由于技术和认识局限,往往迷惑于 眼前 “随处搭烟囱、遍地APP” 的虚假繁荣, 在 “移动化” 扩大应用时, 集中放大了“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等业务问题, 出现“警种很舒服, 基层不好用, 领导用不上” 的现象。 具体表现, 就是数据看不透、 管不到、 抓不牢, 群众反复申报、 跑腿证明, 基层扰民采集、 重复录入。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 深圳公安做出了如下的改革转型:1信息化改革;2“服务化”重构转型; 3“智能化” 集成万能; 4 “四化并行” 全面推进。
二、 总体架构与平台技术实现
按照“共建、 共治、 共享” 理念和“四化并行” 策略, 深云平台坚持“ 七个一体” 支撑“AI+新警务” 发展:(1)将“AI+新警务”同“智慧城市”融合一体,条块结合社会共建; (2)将机制创新同技术创新融合一体, 相辅相成固化成果; (3) 将移动APP同公安网应用融合一体,整体重构IT体系;(4)将云计算同大数据、AI融合一体,统一生产治理运用;(5)将微服务同传统架构系统融合一体,共享集成平滑演进;(6)将大数据同“为民服务”融合一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7)将管理要求同服务需求融合一体,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
(一)总体架构
采用“一脑、 双心、 三端、 四网、 五对象、 多触角”类章鱼架构, 立体构建 “AI+新警务” 城市安保综合体, 如图2所示。
“一脑” 即公安 “智慧大脑”, 包括应用支撑平台、服务中台、 数据中台及核心应用。 支撑平台统一对接政府、企业组织和上下内外“条”系统。两个“大中台”,支持敏捷定制开发“轻应用”,快速满足“小前端”场景化、碎片化 个性化需求。
“双心” 即公安 “指挥中心” 和城市 “运营中心”两者共享资源、 分工协作、 一体运营, 以 “资源集约化, 警务社会化” 共同驱动 “AI+新警务” 业务流、 数据流和管理流三流融合。
“三端” 即云端、 用户端和感知端。 云端是“智慧大脑” 及运 行在其上的各类应用; 用户端含电脑端、 移动端、大屏、VR/AR等设备;感知端即物联网感知层,如视频监控, 车牌识别、 温感、 烟感。 用户端和感知端, 统一接入云端。
“四网”即警务网、 政务网、 企业网、 互联网等四类网络。政务网含政务内、外网;警务网含公安内网、移动专网、 视频专网。
五对象” 指市民、 企业组织、 政府部门, 警辅力量、业务警种等五类用户。警辅力量包括民警、辅警,社区网格员、 治安联防力量等。 “AI+新警务” 以星型向全社会辐射管理和 服务, 将根须延伸到每个成员, 汇聚民意、 民智民力,激发组织变革内生动力。
“多触角” 指能同公安“智慧大脑” 共享资源、 融合能力、 警务协作, 又能独立运作的各行业信息系统。 首先是智慧政务等党政、 民生类智慧应用; 其次是智慧社交等社会生产 服务类智慧应用; 第三是其它同"智慧大脑” 对接交互的系统。通过消融行业、组织、部门间的利益边界、业务边界和技术边界,统一标准,能力互补,合作共赢,共同营造城市安保生态, 推动公安工作持续发展。
(ニ)应用支撑平台
基于PaaS云和 “微服务” 架构构造应用支撑平台统一设计、开发、运维及运营。部分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有以下特点:
图3 应用支撑平台部分结构
1.跨平台。同laas,iPaaS充分解耦,兼容不同厂家云产品, 可在公有云、 私有云、 异构混合云等环境部署。2.跨网络。 通过 “服务网关” 合规、 安全、 高效穿透网络安全边界,将运行在不同网络内的系统贯通、 集成为一个整体。
3. 开放 性。 兼容主流微服务开发框架, 纳入统一治理体系;纳管传统架构系统, 共享 服务、 打通流程; 支持平台间跨地域、 跨层级“可信互联”; 支持与各行业平台通连,在线交互。
4. 集成力。 深云平台云应用、 微服务, 以及外部平台、系统,统一平台"服务中心”贡献能力及获取服务,支持跨部门、跨组织、跨行业集成。
5.双离合。应用与服务分离,服务与数据分离;数据在后台融汇、 升华, 能力在前台调集、 施展。 后台 “分层、 解耦”,集约资源、各司其职,前台"开放、服务"一警多能、一站式便民。
6.支撑力。 按照公安行业规则、 标准和要求, 以消息服务、日志服务、文件服务、缓存服务、数据定义服务等中间件微服务形式,对iPaaS层技术组件进行定制化封装和扩展。
7.统筹力。寓管理于服务,如统一用户,统一授权、统一数据定义、统一对标,统一项目管理、统一开发测试、统一运维,统一运营,以及统一网格,统一排班、统一派单、统一考核,对用户、项目、服务、应用、数据、终端乃至业务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8.全运营。统管访问门户、开户授权、立项申报、方案审核、数据对标、开发测试、公示上线、评审验收、运行监测、推广应用,服务评价、使用排名,以及应用、服务、数据资源授权访问等,统一全局IT运营。
(三)服务中台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沉淀行业能力和业务价值,开放服务。包括以下服务:
1.通用能力服务, 指与业务无关的共性能力服务,如GIS定位、语音、视频、订阅、通知、扫码、搜图、加密解密、工作流引擎,智能识别等;
2.公共业务服务, 指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共性业务服务,如登录、鉴权,IM,网格,印章、审批、证照、档案、申请、受理、采集,核查、排班、签到、通知、文件、派单、 督办、 发帖、 评论等;
3.专属业务服务,如政工人事、后勤保障等应用的私有服务, 不具有复用价值, 仅供应用自身调用。
(四)数据中台
基于应用支撑平台,实施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沉淀数据资源、发掘数据价值,开放数据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1.数据定义。从设计阶段开始,根据业务需求,勾勒用户画像,定义数据结构,完成数据对标。
2.数据生产。对各种来源的生产数据,包括人工采集,感知层采集及外部系统共享数据,通过“边缘计算+云计算”和业务模型,实时完成结构化、对标、打标签、比对和预警等, 并将结果存入生产库, 同步分发汇聚库。
3.数据管理。对于生产数据,满足高并发、大流量读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汇聚数据,满足海量数据的流式接入、治理、存储和安全防护。
4.数据运算。在汇聚数据同时,分别运用流式计算、离线分析框架和大数据模型,完成海量数据碰撞挖掘。5.数据服务。将模型运算、查询统计、脱敏分发等结果信息,以请求服务、订阅通知等形式,开放给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和市民,支持数据应用,反哺数据生产。
6.智能服务。 从大数据包括用户使用日志中生产提炼知识, 为机器学习供应训练数据, 哺育人工智能成长, 释放数据智能服务.
(五)全时空感知
1.公安类。如视频识别、车辆标识、红绿灯控制等,由公安负责规范技术架构、标准,布点和设备管理,督导相关单位实施感知点、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感知点纳入公安"指挥中心”操控调度,感知数据从前端设备、边缘计算设备、汇聚节点等,实时传送到“智慧大脑”.
2.政务及民生类。如气象监测、消防预警、水电气监控,路灯控制等,由城市“运营中心”负责规范技术架构、标准、布点和设备管理,督导相关单位建设及运维。感知点按需接受公安“指挥中心” 操控调度; 感知数据从前端设备、边缘计算设备、汇聚节点等实时传送公安。
3.社会生产及服务类。如停车场车牌识别等,由企业、组织按照政府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架构、规范和标准,自行实施物联网建设,并根据法规将感知数据实时传送公安。4.公安服务类。如电子身份证,身份验证服务等,通过在线提供公安服务等方式,实时感知城市成员的身份、行为和需求,增强精细服务。
5.数据共享类。接入城市“运营中心”和企业,组织传送的共享数据,组织二次生产和分析,实时预警风险。
(六)全时空安保
1.警力在线。使公安部门、派驻机构和警辅力量实时在线,能随时随地运用“智慧”手段加入,开展核采、研判、 指挥、 处置等行动。
2.城市天网。 公安同政府部门、 市民、 企业组织等“点对点”高速直连,能力共享、情报互通,织密治安天网,夯实警务社会化。
3.社区天眼。如南园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发挥社区警务室堡垒作用,依托基层党组织整合网格员队伍,运用网格"块数据”天眼,精准投送资源、管理和服务,清底数,明隐患,知动向、控风险。
4.智慧大脑。 全天候、 全时空感知社会成员动态及需求,自动响应、智能应变。如当急困发生时,无需市民报警已感同身受,随需援救、及时服务;在犯罪预备期,对疑犯行为预测、预知、预警,预防,制敌于未然.
三、 典型创新应用
基于顶层设计和统一平台,围绕公安业务主航道,组建18个项目团队,凝聚智慧合力攻坚,融合智能创新应用。首批建成深微,深云、深警深政、深目、深融、深穹、深源、深基、深海、深知深明、深众等13个“深”字头骨干应用, 互为补充、 能力复用、 业务贯通, 共同营造 “AI+新警务”应用体系, 拼接全局信息化“蓝图”.
(一)执法闭环
践行“以审判为中心”执法理念,由南山分局联合法制处等组建团队,以覆盖警务工作全流程为目标,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警务运行机制。主要亮点如下:
1.建成执法闭环(新警综)APP,全国率先实现移动阅卷、移动审批。
2.打通公检法壁垒。通过回流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等数据,形成公检法“小闭环”;推动打通司法、监狱流程,促成从110接处警到出狱管控的“大闭环”.
3.线上线下闭环管理。以接处警、受立案作为入口,案、移送起诉为出口,打造“线上”执法闭环;建设执法办案中心,实现“线下”落地.
4.全方位监督。 整合督察, 法制、 监察模块,设定42种共115个执法风险管理点,全方位记录民警执法行为,刚性制约权力运行, 扎牢“数据铁笼” o
5.嵌入数据服务。 在人员采集, 电子笔录、 呈批文书等环节,当涉及人员、车辆、电话等要素时,触发大数据服务, 关联推送背景信息。
6.解决重复录入。对上打通14个部垂、省垂系统,解决涉毒、电诈、话单调取和物价鉴定等重复录入问题。据测算,一年可减少手工录入信息20万条次、少跑腿11.7万人次o
(ニ)社区警务
为改变“手工采集、回所录入”的重负低效状态,由龙岗分局联合治安支队组建团队, 为社区民警打造社区警务掌上工作台, 全程监督、 量化考核o
首先是基础采集“一标N实”。随手一拍即采集,、后台自动比对,每月采集辖区人、车、小广告、安全隐患等信息150多万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次是整合辖区公安管理,“视频+门禁”、水,电、煤气等“块数据”支持“块应用”,压实楼管员、网格员、民警“块责任”,形成"块体系”, 促进“块治理”。 最后是探索基层治理“南园模式”,依托“两个整合”(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抓实“三项应用”(隐患管控,服务群众、打击犯罪).
(三)大数据惠民
在“深海”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 根据公安部“一网双域”规划,由网警、科通等部门组团推进,探索对深云平台公安网侧进行升级扩展,按照“两云一平台”架构一体化打造 “公安大数据中心” .
首先,打破警种专网阻隔,将业务系统与网络解耦,全量融汇数据,全面打通业务。
其次,以“用户域”副平台支撑公安指挥中心等警务应用, 及与内外系统贯通业务, 暂存短期生产数据。
第三,以“数据域”主平台支撑大数据中心运营、网络监察等业务应用,实时汇聚互联网、物联网、警务网、政务网等“全时空感知”数据,融合公安部、省厅和外地大数据中心能力及资源。
第四, “数据域” 主平台根据警务、 安防、 政务、 民生等各方面需要, 实时加工海量数据及提炼知识, 在对多租户开放查询分析等服务同时,培育多维度融合集成的数据智能,以场景化、精细化、定制化服务反哺社会各领域应用。
四、结束语
深圳公安推进信息化改革, 强化市局统筹, 落实顶层设计,统一应用支撑,“四化并行”重构深云平台,加快构建“AI+新警务”体系,取得了初步效果。2018年以来,深云平台用户活跃度达93%,月均使用量超2500万人次,分别是2016年同期的2倍和15倍。以老民警为例,访问量普遍保持在平均值90%以上;以使用习惯为例,动态人像APP是电脑版300倍, 静态人脸APP是电脑版210倍, 大数据查询APP是电脑版85倍。 这虽然同人民群众和城市发展的 “智慧” 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依然任重道远, 但通向未来的大门已打开。 可以预见, 全国公安信息化大变革、 大发展的大时代,正迎面走来。
作者:张勇、余廉
编辑;广翰楼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