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公安 >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助推古城社会治理

时间:2020-12-08 15:50:12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

[法安导读]  近年来,扬州市公安局努力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古城的社会治理赋予新的内涵,实现了社会治理途径多样化、手段科技化、基础信息化、效果最大化。

  近年来,扬州市公安局面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积极在资源整合、数据融合、智慧技防等方面进行探索布局,全面推动基层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努力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古城的社会治理赋予新的内涵,充分发挥了智慧警务新模式服务基础、服务群众、服务现实斗争的能力,实现了社会治理途径多样化、手段科技化、基础信息化、效果最大化。

  一、理念引领,突出共治,助推古城警网一体建设。

  针对辖区特点研发“警网通”专用APP软件,主动将社区警务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网格化建设,按照“以我为主、主动融合、借势发力”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具有扬州古城特色的“警网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警务效能。目前,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23万余条,实有人口登记率、准确率大幅提升。

  (一)汇集视频数据,实现全面覆盖。以街道网格化管理中心为枢纽,重点解决视频数据、社会数据,以及情报数据的共享和应用,促进网格治理和社区警务区的深度融合。在公安自建监控、社会面单位监控联网“雪亮工程”的基础上,街道筹措资金,结合网格治理的实际需要,新建监控探头90个,并全部联入公安视频网,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城市管理的需要,也扩大了公安监控的覆盖面,减少了监控盲区。

  (二)共采社会数据,实现效能最大化。围绕基础信息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基础数据信息全员化采集,针对性开发了“警网通”专用APP软件。重点围绕出租房屋、辖区单位,延伸到暂住或者工作其中的流动人口和从业人员,按照社区民警、网格员、兼职和志愿网格员,以及单位四种适用对象,分别授权使用,丰富了采集渠道,简化了采集方式,实现了系统自动关联,保证了数据一采多用,社区民警在坚持入户走访不放松,规范采集常住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将出租房屋、暂住人口、从业人员等数据,更多交由专兼职网格员采集,社区民警主要负责复核,对缺项、陈旧、僵尸数据进行增、删、改,更加注重对既有数据的更新,形成了“前端采、民警核、后端用、易扩展”开放式的数据采集、共享和循环应用模式,从而更好地规范了数据应用效率,同时数据及时流转市局大数据基础管控平台,保证了数据准确、鲜活、有效。

  (三)开源信息数据,实现直通互联。强化网格社会面情报信息数据收集,在“警网通”中开辟了信息直通功能,专兼职和志愿网格员可直接将知悉的社会面信息报给社区民警,社区民警视情予以处置和反馈;与此同时,借助新成立的街道(派出所)社会面情报信息数据分检中心,上报给社区民警的信息均同时直达分检中心,分检中心由专门人员进行分检和二次加工,按照“知晓、上报、分流、交办”四个层面相应处置。今年以来,各网格员共协助民警采集录入基础信息6200余条、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400余条,真正做到了社区民警“耳聪目明”,不出门周知身边事;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的预警预知也得到有力提升。

  (四)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社会参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格治理参与群众的奖励激励机制,在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下,将见义勇为奖励向社区网格治理延伸,在各社区成立见义勇为工作室,配套制定《网格员提供情报信息奖励办法》、《网格员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奖励办法》、《网格员参加社会治理奖励办法》等办法和规定,通过APP积分红包、一采一奖、一事一奖的形式,实行“广泛奖励、随机奖励和重点奖励”三个结合,施行差别化奖励激励,在社区见义勇为工作室、街道见义勇为工作站、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三级体系中,实施奖励的呈报、审批和保障,激发了专兼职网格员参与网格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战引领,突出联动,助推古城治安防控升级。

  双东历史街区是扬州古城的核心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在这片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45家文保单位,以及东关街、个园、汪氏小院等7个著名景点,分局以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样板区为目标,深入推进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筑牢平安防线。

  (一)把握“大数据”,建立三大平台。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核心,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创建“横向一体化、纵向扁平化”的综合指挥调度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自主研发了综合街区指挥调度平台。该平台架构立足于公安内网,以警务大平台、PGIS地图等各类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研判为支撑,第一时间实现对处置力量的点对点、可视化指挥,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街区内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及科学布警能力。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建立一体化警民互助平台。双东历史街区由三个社区组成,共分为22个社区网格以及4个专业网格。在街道设立“网格化管理中心”的基础上,街区各网格建立网格化工作互助平台,与“双东街区旅游警察服务站”以及三个社区警务室联合办公,成为街区网格化工作的大脑。派出所民警每日通过“警网通”APP等途径下发指令,及时对网格员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核对上传,努力形成数据、信息从收集、上报、分拣、派发到反馈落实的闭环。以电子二维码为桥梁,建立社会面信息应用平台。对街区所有单位、商铺、居民住宅的门牌号严格按照“一标四实”要求实行标准化管理,研发二维码电子门牌,确保标准地址信息在社会各界传递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标准地址电子二维码的名片化、门户化应用,目前已初步实现人口信息、出租信息、会员信息、技防信息、物业信息、快递送餐信息等15类零散社会数据的集中汇聚、上传。做大做强社会面信息应用平台,主动对接社保、民政等其他综治部门,打通数据壁垒,通过科学算法运用,整合加工公安内网信息、网格员采集信息、其他社会面信息三大数据来源,实时输出数据筛洗、风险预警等综合研判产品,一来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开展以及公安机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二来将部分数据资源及成果回流社会,真正实现公安机关与其他社会部门互信互通互惠,在街区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二)瞄准“高精尖”,构筑三大系统。横向“联”,打造街区视频天网系统。一是重新布局公安自建视频监控网络,认真研究双东街区“三横两纵”五条主干道、近百条背街小巷,坚持以实战需求为根本,共新增、更换高清探头90余个。二是全力争取社会面监控联网,最大限度地将旅游景区、机关单位、宗教场所等街区内部单位监控接入进来,统一各家视频监控技术规格,截至目前,整个街区已接入各类社会面监控16家、300余个探头,建立了点、线、面、环全覆盖、全联网的视频监控网络。三是在街区加装5路动态人脸识别摄像头,仅2018年在双东街区共抓获外地在逃人员23名。纵向“深”,优化古城消防管控系统。针对双东历史街区景点多、街巷多、木结构建筑多、独居老人多的消防难题,会同消防主管部门坚持利用技术手段推陈出新,不断优化古城消防管控系统。一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创新火灾事故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依托三维空间地理位置矢量信息,可推算出街区内任一建筑物的救援力量需求以及周边消防通行能力,根据全区消防车辆的型号大小以及与火灾事故现场的实时距离决定应召车辆,提升实战指挥效率。二是全面推广消防智能设备物联应用,组织网格员在街区内反复开展宣传,全面推广安装无线智能电表、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及简易喷淋,通过wifi传输手段,支持短信、APP等多渠道报警,让用户不论身处在何处,都能及时知晓火灾苗头或险情。三是通过数据挖掘加强火灾隐患风险预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计算模型,对建筑物环境、历史火灾数据、气象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为街区3000余栋建筑物分别标注火灾风险指数,提升消防安全检查的针对性。立足“技”,创新街区客流分析系统。双东历史街区是扬州最大的明清古城区,涵盖了东关街、个园、汪氏小院等著名旅游景点,每年游客逾千万人。为此,东关派出所围绕“警力跟着人流走”这一指导思想,依托互联网LBS警务大数据和街区进出口双向红外计数探头等资源,建立了街区客流分析系统,通过区域热力图等可视化研判产品,实时掌握整个街区的客流底数、客流画像和客流来源。创新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东关派出所”微信公众号专门设置了“您身边的警察”导航链接,游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在验证身份信息的同时,可以收到派出所推送的服务指南和安全提示;在东关街、东门遗址广场共设立三根紧急报警柱,游客遇到突发情况可一键快速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立视频通话,方便指挥长第一时间调配警力前往处置。

  三、创新引领,突出高效,助推古城社区管理水平。

  广陵古城区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大,人员性质杂,一直是基础工作的难点,分局紧密结合辖区特点,坚持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因地制宜求突破,积极探索推行社区管理“定制模式”,人口信息采集率、鲜活度明显提升,社区管理效能明显增强。

  (一)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针对公寓楼人员繁杂、作息时间多样化、信息难采集的实际,分局充分应用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探索公寓式小区管理新方法。在金宇阁、汇金广场等公寓式小区安装智能化门禁系统7套,推动人口信息采集和日常管理自动化、智能化。严把进门关,入住源头采集。智能门禁系统采用居住证进门、身份证进门、手机亮屏进门、IC卡进门和刷脸进门五种进入方式,凡入住公寓小区的人员必须向物业公司提供本人身份证、房产证(租房合同)、居住证和本人的人脸图像信息,倒逼身份信息第一时间采集、录入。严把时效关,实时掌握变动。通过门禁系统设定住户每年须向物业公司提供个人信息更新,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进门权限。流动人口除提供规定证件外,还要附租房合同,合同期限即为进门期限,确保到期后不滞留、不隐居、不群居。小区访客要联系被访住户,凭住户发送的验证码在规定时限内进门,确保“人过留影、自动留痕”。严把监督关,强化重点管理。专门配套研发了“零发案安防中心”应用平台,授予物业公司和公安机关不同权限及功能应用,保证物业公司及时采集录入和实时查询信息,公安机关实时调阅、研判信息,开展实时监测和动态管控。配套打造了移动版“零发案安防中心”应用平台,开发“警探1号”手机APP供社区民警使用,随时进行一键查询、秒级管控,民警可以对目标人员快速查找和定位,掌握其时空轨迹、同行人员、随身物品等信息,既服务侦查破案,又可以对独居老人、信访重点人等关注对象一段时间内进入小区时间、频次和同行人员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其现实情况,方便开展日常管理服务,开发“1号社区”手机APP,开通物业费线上缴纳、一键进门、水电报修等功能,最大限度方便居民,也为物业管理提供便利。

  (二)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针对住宅区物业管理较为规范,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分局研发了“基础数据采集上报平台”,将物业、中介、社区、寄递业网点等社会资源手中的信息汇聚为我所用,进一步从源头加强住宅小区的管理。该平台有手机端和PC端两种信息采集模式,共设有“人口采集管理、安全隐患采集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通知通告”四大模块,充分发挥“数据采集、分类管理、共联共享、发现隐患”四大功能,有效提升了平台的实效性和操作性。整合各方资源,汇聚数据池。通过“基础数据采集上报平台”,将辖区内物业、中介、社区、寄递业网点等221个信息采集点以及社区民警采集的信息汇聚录入平台,形成基础信息库。丰富采集手段,提高采集率。根据采集需要,发动采集点通过手机端采集信息,手机端支持实时标注地理位置和身份证拍照扫描识别功能,主要采集出租房、流动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5类信息,随采随传。派出所PC端收到上传信息后,实时校验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并及时将数据推送社区民警核查。强化管理应用,增强针对性。在汇聚数据的基础上,由系统自动研判,甄别分类寄住人员、本地常口、外来人口数据,分别推送至居住证系统和常住人口系统,自动更新,并与在逃人员库批量比对。对一户居住流动人口超过4人的,系统自动判定为重点户,提醒社区民警上门核查,消除群租房隐患。

  (三)实行“门牌化”管理模式。针对古城出租房面广量大的特点,积极探索“门牌化”管理模式,用门牌管住人,通过“脚板化排查+智能化采集+数据化研判监测”,有效解决了出租房屋人口管理难的问题,提升了基础工作效能。研发“二维码门牌”管理系统。为每个出租房屋定制“二维码门牌”,房主、租客通过扫“二维码门牌”,主动申报租住人员信息,社区民警客户端收到即时提醒,及时联系上门提供管理服务。设置了房屋结构平面图及房屋结构现场视频等信息模块,对出租房屋房间进行编号,将入住人员定位到间,实现人房关联、精确管控。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为解决流动人口发现难的问题,在“出租房屋管理系统”中专门设立了巡查模块,要求民警、网格员严格执行“两必”制,即每三天必对责任区巡查一次、巡查时必扫二维码,系统自动记录巡查时间,确保责任到人、工作留痕。系统对流动人口进行双色管理,前科人员标为红色重点关注,其他人员标为绿色正常管理,有效提升管控质效。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