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网

法安网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司法行政 >

职务犯罪人腐败认知的探索研究

时间:2023-08-01 10:07:00   来源:雷建华

[法安导读]    摘要: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态势要求反腐工作要标本兼治,不敢腐、不能腐是治标,不想腐是治本,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环...

  摘要: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态势要求反腐工作要标本兼治,“不敢腐、不能腐”是治标,“不想腐”是治本,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加强对于贪腐行为主体的研究,掌握官员腐败的认知倾向,有助于实现源头防腐,并促进制定有效的反腐措施。研究选取111名贪腐服刑人员、129名非贪腐服刑人员和81名社会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施测心理特权感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道德推脱问卷、金钱态度量表考察三组研究对象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腐败认知主要涉及心理特权感、物质主义价值观、道德推脱和金钱态度,提示我们在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中应加强腐败认知倾向的干预工作,而以上认知变量即可作为干预的靶点。

  关键词:职务犯罪人 腐败认知

  一、研究背景

  对于职务犯罪人来说,权力寻租和获取财富是贪腐行为的主要动机,那么对于权力和物质的认知就是两个关键的心理变量,可以通过心理特权感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来体现。前者反映了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理想的对待(如获得财物或受到优待等),却很少考虑其合理性的相对稳定的信念;后者强调通过占有财富的多寡和奢侈品的消费来体现个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表征对权力和物质认知的相关变量,但总的来说,腐败认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我独尊世界观、唯利是图价值观和骄奢淫逸人生观。

  唯我独尊世界观是一种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信念,个体通常对自己评价甚高,认为能够掌控一切,并且身份尊贵,享有特权,主要表现为“一言堂”式的权威主义和应该享受优待的心理特权感。掌握权力者往往通过支配他人来获得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他们有强烈的阶层意识,并且倾向于支持内群体(掌握权力者所在的群体)优于外群体(不同阶层的群体),以及应该由内群体支配外群体的观点。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是他们维持自己社会身份与地位的有力保障,所以其最终目标是拥有更大的权力。作为社会阶层中的支配群体,在接受他人尊重的同时,掌握权力者往往会希望拥有更多的特权。所谓特权是指,个体的期望与现实不相匹配,远远超过个体应该得到的范畴 ,是一种被夸大的权利感。特权感强烈的个体往往要面子,“有面子”这一体验往往不是来自事业上所获得的成就,而是来自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通过他人的社会赞许来感到被尊重。部分官员会认为和老百姓相比,自己应该享受更好的待遇,并逐渐发展为生活中好讲究、出行时讲排场、工作时耍威风等“抖派”作风,处处彰显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傲慢膨胀,令人生厌。而享受特权的前提是在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所以掌握权力者会想方设法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倾向于划分阶层,在思想上首先将掌握权力者和人民群众割裂开来。唯我独尊世界观是极不适应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的,是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的跨时代延续。

  唯利是图价值观是一种利益优先、物质为上的贪念,也表现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均是把物质作为衡量个体价值的标准,并且主张不顾一切追求利益。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也会刺激欲望的生长,凡事向“钱”看不再是令人不齿的价值观。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对于金钱的态度都可以体现个体价值观念的经济化取向。近年来,关于金钱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涌现。金钱的确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如金钱可以使个体减轻疼痛感 ;花钱真的会“肉疼” ,脏钱会降低个体的道德感 。但是总的来讲,金钱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促使个体产生对金钱的积极情感。爱钱本无可厚非,但重点在于获取钱财的途径以及对金钱的价值评判。权力寻租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权钱交易。权力没有好坏之分,本来也是工具。但权力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公职人员用于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工具,在新时代党中央更是要求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党政机关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而贪腐人员却把权力用来为己谋利,甚至转变为亦官亦商的奇怪身份。一夜暴富的经历使得心态也一夜失衡,权力和金钱就像两条相互缠绕的黑色藤蔓,逐渐生长并蔓延。

  骄奢淫逸人生观是一种奢侈享乐、欲望至上的观念,具体表现为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纵欲奢靡、失德失范。近年来,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官员不在少数,而曝光线索多来自官员自身,出门坐豪车、穿戴要名牌、烟酒标天价、住房是豪宅,生活的奢侈程度令人咋舌,因为显然这些吃穿住行的标准远远超出了官员收入的承受范围。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社会环境发生极大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改变,高奢消费已属常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高地位群体的官员自然也不能落后;另一方面,可能是补偿心理在作祟,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希望通过享受生活补偿过去所付出的辛苦。另外,也有不少官员在美色面前败下阵来,大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极大地破坏了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起到了非常消极的示范作用。在美色的诱惑面前,有些干部选择满足本我的需求,越过了道德的底线,踏进了欲望的泥潭。当然,女性官员以色谋权的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美色变为了置换权力的筹码。不论是生活奢靡,还是荒淫无度,归根结底都是精神缺“钙”的表现。生活上腐化、道德上堕落,骄奢淫逸人生观让部分干部失了底色,没了准则,权力沦为腐败的帮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共分三组,包括贪腐服刑人员组(职务犯罪人)111人、非贪腐服刑人员组(财产犯罪人)129人和社会对照组(公务员)81人,对三组调查对象均施测心理特权感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道德推脱问卷、性别角色态度问卷和金钱态度量表。贪腐服刑人员组平均年龄为52.50±9.03周岁,非贪腐服刑人员组平均年龄为40.89±9.31周岁,社会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7.86±9.29周岁。其中,贪腐服刑人员组的犯罪类型包括: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职务侵占罪、滥用职权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保护伞”、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贪污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受贿罪和其他罪名(不含贪污罪)数罪并罚、贪污罪和其他罪名(不含受贿罪)数罪并罚、挪用公款罪和其他罪名数罪并罚、职务侵占罪和其他罪名数罪并罚、贪污罪、受贿罪和其他罪名数罪并罚。

  (二)调查工具

  1. 心理特权感量表

  心理特权感量表(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 Scale, PES)是由Campbell等人编制而成的 ,用于评估个体认为自己享有特权,应该受到优待的倾向。该量表为单维结构,共9个条目,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心理特权感水平越高。

  2.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terial Value Scale, MVS)是由Richins和Dawson于1992年编制而成的 ,中文修订版共13个条目,三个维度:以财物定义成功、以获取财物为中心、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总分越高,说明个体越倾向于物质至上,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3. 道德推脱问卷

  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问卷是由Caprara等人于2009年开发出来的 ,共32个条目,涵括八种推脱机制:责任转移、责任分散、扭曲结果、非人性化、责备归因、道德辩护、委婉标签、有利比较。总分越高,说明道德推脱的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将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合理化。

  4. 金钱态度量表

  金钱态度量表(Money Attitude Scale, MAS)最初是由山内(Yamauchi)和坦普勒(Templer)于1982年编制而成的 。中文修订版共20个条目,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权力-名望维度、维持-保留维度、不信任维度、焦虑维度。得分的高低代表个体在各维度上的金钱态度倾向。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23.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检验三组被试在心理特权感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道德推脱问卷、金钱态度量表上得分的差异。

  三、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数据回收情况如下:对于贪腐服刑人员组,共发放问卷111份,回收111份,其中有3份无效数据,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30%。对于非贪腐服刑人员组,共发放问卷129份,回收129份,其中没有无效数据,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于社会对照组,在线回收调查问卷81份,其中没有无效数据,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一)心理特权感

  对三组调查对象在心理特权感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心理特权感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F(2,317)=7.01,p=0.001)。事后检验的结果发现,贪腐服刑人员组的心理特权感水平和非贪腐服刑人员组没有差异(p=0.592),贪腐服刑人员组(p=0.001)和非贪腐服刑人员组(p=0.002)的心理特权感水平均显著高于社会对照组。

\

  (二)物质主义价值观

  对三组调查对象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总分(F(2,317)=5.30,p=0.005)以及分维度以获取财物为中心(F(2,317)=37.50,p=0.000)、通过获取财物追求幸福上(F(2,317)=13.84,p=0.000)差异显著。

\

  (三)道德推脱

  对三组调查对象在道德推脱问卷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道德推脱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2,317)=8.73,p=0.000)。事后检验的结果发现,贪腐服刑人员组的道德推脱水平和社会对照组没有差异(p=0.190),贪腐服刑人员组(p=0.000)和社会对照组(p=0.016)的道德推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贪腐服刑人员组。其中,除委婉标签分维度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七个分维度均差异显著。

\

  (四)金钱态度

  对三组调查对象在金钱态度量表上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金钱态度总分以及分维度维持保留和焦虑的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分维度权力名望(F(2,317)=4.72,p=0.010)、不信任(F(2,317)=12.15,p=0.000)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

  四、研究启示

  心理特权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组研究对象中,贪腐服刑人员组的心理特权感水平最高,并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佐证了自恋人格部分的结果,说明在贪腐服刑人员的观念中,认为自己应该受到优待,存在被夸大的权利感。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社会对照组,贪腐服刑人员组和非贪腐服刑人员组更倾向于拥有物质主义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贪腐服刑人员和财产型服刑人员均倾向于以获取财物为中心,而社会对照组更倾向于通过获取财物来追求幸福。也就是说,贪腐服刑人员和财产型服刑人员在物质追求的层面更突出唯利是图的特点,社会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将财富与幸福感体验联结在一起。

  道德推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组研究对象中,贪腐服刑人员组的道德推脱水平最高,并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道德辩护、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分散、扭曲结果、责备归因和非人性化等分维度上,以上均是个体从道德层面为自己开脱所采用的合理化方法。其中,道德辩护、有利比较是通过对不道德行为的重新解释从而提高行为的可接受性;责任转移、责任分散、扭曲结果常用于遮掩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归咎于上级或集体,或者不承认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责备归因和非人性化主要是通过降低对受害者的认同而使自己免去责任。研究还发现,在贪腐服刑人员组中,级别越高,越倾向于使用道德推脱机制。结果证实了贪腐人员在出现不道德行为时,擅长启动道德推脱机制,从而避免体验到由于违反社会规范带来的愧疚感,使得腐败行为成为理所当然。

  金钱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贪腐服刑人员组和非贪腐服刑人员组在金钱态度的权力名望维度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社会对照组,说明贪腐服刑人员和财产型服刑人员更倾向于通过金钱来影响或干预他人,视金钱多寡为成功与否的标志。研究还发现,在贪腐人员中,处级以上研究对象的权力名望得分显著高于处级以下研究对象,说明,随着级别的升高,贪腐人员倾向于将财富多少来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矫正贪腐认知应着重关注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因为“权”的本意是自上而下的影响,权力本身并无善恶,只是一种工具,用它为善还是为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尤其是带头人。主要领导干部一旦出现问题,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系统的政治生态。“上面偏出一尺,下面偏出一丈”,这种腐败传染的后果就是前“腐”后继,塌方式腐败。所以加强对领导干部认知动向的考察也是源头防腐的有效举措。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征稿启事

  • 投稿信箱:195024562@qq.com

品牌推荐更多>>